09-04 / 2020
587
从警30年的他,为何专职反家暴?本期EMP故事与您分享EMP2020春季班(13期)新生、湖北监利县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会长万飞的公益故事。
万飞
EMP2020春季班(13期)
文雅EMP奖学金获得者
湖北监利县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会长
中国2.7亿个家庭,24.7%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因为家庭暴力导致。这是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
在大多数国家遭受暴力的女性中,仅有不到40%的人曾寻求帮助,报警的不到10%。在中国,受害者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这是来自联合国的调查数据。
作为湖北省监利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从警30年来,万飞接触了大量家暴警情,他发现家暴的核心问题是受害者求助难。作为监利县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简称蓝天下)的发起人,万飞的微信里每天都会收到家暴受害者的求助。发起反家暴项目“万家无暴”这四年多,离家暴受害者越近,万飞发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重。
为了解决家暴求助难,“万家无暴”探索出“妇联+公安+社会组织+X”的联动机制,这也成了万飞50岁后努力要做成的事。
从警界跨入公益界
1989年,万飞从华东政法学院犯罪学系(今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加入湖北省监利县公安局工作,成为中国公安机关首批基层法制民警,长期从事执法工作,规则的意识已经融入血脉。
“我爱琢磨,发现一个问题后,会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一个个去试。当发现这些方案有效以后,我的快乐之源就打开了。”万飞对解决社会问题乐在其中,走上了为家暴受害者、留守儿童、孤儿等受助群体脱离困境的社工之路。
2014年,成为万飞人生的重要分界点。时年47岁的他不再安于现状,从埋头苦干的工作中猛然抬头,“跨越工作的边界,我还能做点什么?”
那一年,连续发生的女大学生受害案触动了万飞,他想为保护女性安全做点事情。通过法治大宣讲活动,万飞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社会工作,在县妇联的引导下,他开始关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随后成立“监利县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2015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册。
社会工作是新兴学科,哪怕自费,全国各地只要有相关培训就去学习。”49岁时,万飞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和心理咨询师证。
6年来,万飞边学习边实践,但项目规模化达到一定阶段后,机构发展进入瓶颈。为了更系统、专业地学习公益知识,2020年春,万飞申请报读了国际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课程(EMP)。
反家暴的社会支持系统
蓝天下成立之初的愿景是想给监利县的妇女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但是,妇女和儿童的权益范围很大,万飞和团队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2015年3月,接二连三接到的家暴求助让万飞找准了方向,蓝天下和县妇联共同发起反家暴项目“万家无暴”。
作为反家暴的介入策略,多部门联动的合作机制得到社会组织广泛认可,但公权力部门的认知与动力弱,是制约这一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由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编著的《2018反家暴社会组织现状和需求报告》显示,就参与调查的反家暴社会组织与当地各机构和组织的合作程度,合作最为紧密的是社工机构,其次是媒体,再次是公益领域的法律服务机构,妇联排在第4位,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排在第5位,人民法院、政府的法律援助机构和公安分别排在最后的三位。
在万飞看来,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后,给了公权力足够清晰的法律依据。社会组织联动公权力部门,是解决家暴求助难的“命门”。
因此,“万家无暴”探索出“妇联+公安+社会组织+X”的联动机制,妇联出资购买服务、负责与政府机关沟通协调;公安机关及时分享警情,及时出警并依法处置,提供家暴伤情鉴定;社会组织收集信息,回访,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X可以是法院、民政局等部门工作的工作人员,比如民政局为家暴受害人提供庇护等。
“这构成了一个有效的反家暴社会支持系统。”万飞说。
通过“公益木兰”的支持,“万家无暴”项目快速成长,入选中国好公益平台优质项目,被湖北省妇联定制,作为示范项目在全省推广,迈出了规模化的步伐。“万家无暴”还荣获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18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项目”,万飞感叹:“每登高一步,总发现前路更远。”
如今,万飞从一个不会写公益项目书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懂得连接各方资源,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跨界公益人。他推崇“技术公益、有效公益”,用智慧和行动为受助者带来改变。
为了更自由地投身公益,万飞已办理提前退休,未来他将以蓝天下为平台,持续建设万家无暴的品牌效应。他给自己和团队提了很高的要求,“有没有专业服务能力,这非常关键。终身学习是蓝天下的价值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