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 2019
275
上个月,一部特别的电影登上了国内大银幕,电影名和海报趣味十足——《我的宠物是大象》。演员名单中除了“影帝”刘青云、老牌香港演员林雪等知名演员,还有一位娱乐圈“长期失踪人口”。她是曾被媒体称作“东方茱莉亚罗伯茨”,更是被意大利媒体评为“最美瞬间”,成为彼时唯一一位登上《威尼斯每日会刊》的亚裔女演员——孔维,她是北京人艺演员,更是一名公益使者。
孔维的事业起点很高。她毕业于北电96级“明星班”,是赵薇、陈坤、黄晓明的班长,出道第一部作品就是吴子牛的《国歌》,也曾在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出演万种风情的“唐妻”,演技精湛的她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50年来招收的第一位北影学生,在话剧《万尼亚舅舅》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她在娱乐圈的道路并没有朝着很多人预想的那样一步一步宽广下去,没几年时间,孔维就在银幕上消失了。
消失的十七年时间里,她转身全情投入公益,创办“传梦公益基金”,为13000名孩子带去了高品质、趣味性的课程。《我的宠物是大象》手绘海报就是出自孔维发起的传梦公益基金所支持的云南资教工程小学生,电影方还贴心制作了大象科普海报,回应电影“妙象天开、让爱回家”的主题。十七年来,孔维听过太多人的告诫、劝阻,甚至连自己一向有爱心的母亲都告诉她,做公益是好事,但不要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前途,然而孔维还是坚持了下来。孔维毫不掩饰自己对演戏的热爱与迫切,她也毫不讳言为了践行公益,自己在演员这个身份上可能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但她并不后悔,在她看来,演艺源于一份热爱,公益源于一份责任。这两样事业,她都要。
娱乐圈“失踪人口”孔维,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直到2016年8月《我是演说家》节目现场,孔维以一支公益基金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大家这才知道,在没有消息的这些年,她成为了公益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从演员到公益人的转变契机发生在2012年11月的毕节男童垃圾桶取暖事件,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其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
孔维是贵州人,她知道云贵高原的冬天有多冷,这则新闻像刺扎进她的眼睛。在当地教育局的帮助下,她和朋友们第一时间联系到贵州规模小学,表达了想要捐款的意向:“让孩子们能买上暖和的衣服,足够的粮食,挨过刺骨寒冷的冬天”。但规模小学校长却拒绝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不缺钱,这个钱一旦给了家长,就不知道是买了酒喝,还是还了赌债,没人能保证,我也不希望,孩子们学会跟人伸手要,跟人张口哭穷的习惯”。贵州晴隆山路有著名的24道拐,每次一转弯,道路的另一侧都是悬崖。孔维经过山路24弯亲自到学校去看,才真正明白规模小学校长说的没错,贵州山区孩子最缺的是好老师。外来老师不会说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大山里的孩子也听不懂普通话,沟通是第一个要跨过的鸿沟,学校只提供最基础的课程,音乐、美术、计算机等简直是天方夜谭。山里真实的教育困境敲打着孔维的心 ,2014年,她成立了“传梦公益基金”,希望招募贵州本地优秀师范毕业生,让他们留在家乡的学校,给本地孩子提供教育,而基金则每月给每位老师发放4000元的工资。
孔维团队在贵州各大高校宣传招募老师
为了让项目持续运作下去,孔维这个公益的门外汉,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行内人。孔维在2017年入读了国际公益学院EMP秋季班(八期)进行系统的学习,希望能在自己的项目中,找到解决的根本,做理性与有效的公益。截至目前,孔维在云南、贵州地区发起“资教工程”项目,共设立34所项目学校,139名“资教教师”,受益学生近13000名。2018年11月,她和黄晓明共同发起创办了深圳市传梦公益基金会,继续将孩子们的上学梦传递下去。
传梦公益基金会团队日常工作
有时候孔维也会想, “好怕有一天,自己也坚持不下去”,而每到这个时候,她又不由自主的想起项目区的孩子,从分不清左右到学会辨别方向,从不会唱国歌到现在最爱的就是音乐课,成绩从9.5分涨到了47分,他们还在山上摘来野花奔跑送到她跟前,每次看到自己,围着叫“孔妈妈”“孔老师”。孔维说:“公益一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可是,她能清楚的看到孩子们的改变,怎么能忍心放弃整个项目,怎么敢忍心放弃整个团队。
放了太多心思在孩子们身上,孔维所热爱的演艺事业难免受影响。 “资教工程”渐入佳境,慢慢上轨道后,作为项目的核心人物,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在一次拍戏过程中,她被剧组换掉了,“这是我从影20年以来第一次,因为我实在太疲惫了”。这件事给了孔维很大打击,从自己第一部戏《国歌》到《铿锵玫瑰》《太阳照常升起》,孔维没想过换角这样的事,终于让自己摊上了。要认输吗?要暂时放弃演艺事业?还是忍痛割下公益项目?当然不!演艺和公益她都要!
“我期望我能够再出人头地,我希望能够再让公众认识我,同时我明白这样可以给项目带来更多的力量,我的项目可以做得更好。”这几年,孔维出现在镜头前,频率最高的除了影视剧,就是综艺,公益类的综艺节目。下乡援助学校,她能叫出每个老师的名字,并迅速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演艺事业孔维也渐渐捡了起来。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热爱,在剧组里她仍然很忙,电话依然不停的响,还是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处理,但她都咬着牙坚持着,配合着剧组的节奏。
乐嘉说:“一个演员,16年扎根在一个地方,带动一群人一起为留守儿童做公益,我只见过孔维这一个!”
孔维自称是一个“在事业上没有野心的人”,但她表现出的勤奋和认真,远非“野心”所能形容。今年,除了即将上映的电影,孔维还将忙于话剧《新原野》和《北京人》的巡演。她依然很忙碌,手机上的消息一半以上都是公益项目。大到审批小到物料,所有的事儿,孔维都要操心。巡演的时间表一出来,她立刻发到公益项目群里,以便更好地安排时间。演戏和做公益对孔维来说,是相辅相成的事。她在公益事业中强大了自我,拥有了更强的能量。演戏,是热爱,也是释放。演戏这件事儿,孔维已经思考明白。“我可以演戏,那我为什么不回来呢?”她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