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 2019
375
"爱阅童书100"旨在及时把新出版的优秀童书,从当年海量出版的良莠不齐的童书中遴选出来,解决家长、学校和其它有需要的机构和组织增添新出版的优秀童书的问题,让孩子及时与更多新的好书相遇。"爱阅童书100"项目里每年有新出版的教师书10本,旨在为老师提供参考。
——EMP2016年秋季(六期)校友
爱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李文
EMP2016年秋季(六期)校友、爱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文
4月10日,由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组织评选的“2018年度爱阅童书100”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发布,此次共有100本2018年首次在国内出版的童书和10本适合教师、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教师用书入选。
中国少儿出版已经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出版童书4万多种,总量世界第一。在2014年至2017年的4年间,童书总销售量平均增速达50%以上,但是跟风出版、重复出版非常严重。为了让更多的好书尽快让孩子看到,爱阅公益组建专家团队针对每年新出版的童书进行年度评选,爱阅童书100评委团队包括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儿童阅读、儿童心理、少儿科普、美术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以“公正、科学、专业”的标准,针对每年新出版的6-12岁童书进行年度评选,为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家庭提供专业的童书选择索引。
既要陪伴阅读,又要科学阅读
谈起国内儿童阅读的现状,国际公益学院EMP2016年春季(五期)、2019ELP(三期)校友、深圳爱阅基金会秘书长李哲认为,阅读是投资最少,回报最高的教育。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阅读的益处,开始重视亲子阅读,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李哲认为,尽管趋势向好,但国内的儿童阅读仍明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儿童早期阅读起步晚,公共资源有限。目前国内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图书馆只有一百二十多所,深圳也只有一所少儿图书馆。但是在日本或俄罗斯,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图书馆已经数以千计了。同时,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里,儿童的阅读书目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区分,更无法做到分级阅读。越是低龄的儿童,就越难在图书馆中找到适合阅读的图书。此外,馆内公共区域的设置也不够合理,比如缺少适合0-3岁婴童的阅读空间和母婴室等。可以说从很多方面看来,现有的公共阅读资源还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早期阅读需求。
在家庭层面上,有一些家长对儿童阅读也缺乏科学的认识。比如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才三岁不到,字都不会认怎么阅读。即便是那些非常重视早期阅读的家长,其实也不太清楚早期阅读具体能带给孩子哪些帮助,比如阅读是如何影响的孩子语言发展、社会化情绪发展的等等。同时,由于国内还不够重视早期阅读领域的研究,家长也缺少获取专业指导的渠道和来源。
为此,基金会设立和发起了阅芽计划——倡导阅读,从0岁开始。这个在深圳起步的早期阅读项目,是国内首个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早期阅读公益项目,为满足领取条件的家庭免费发放“阅芽包”,建立儿童早期阅读志愿服务体系,开设爱阅学院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人培训班;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引导,为家庭提供科学的早期阅读内容和服务。
阅芽计划,在城乡共同开花
不仅是亲子阅读需要科学、专业,公益项目运营更需要专业。
李哲在国际公益学院读EMP课程时,就和同学们制定了行动计划——iRead儿童阅读资助项目,在匡冀南教授指导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尝试一种新的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兼顾商业利益和公益使命,帮助公益项目获得持续的捐赠收入,且借助消费链条完成新的公益品牌传播的探索。让消费者通过无额外负担的商业购买直接产生捐赠,触发一系列的捐赠参与,完成日常消费行为带来的公益慈善理念教育。
在推进行动计划的同时,李哲也发现了很多乡村和城市早期教育的问题。李哲指出,乡村童书捐赠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方面收效甚微,主要因为捐献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指导。因此,李哲和爱阅公益基金会并不提倡只捐献图书这种“快餐式”的援助,而是想通过系统的调研,扎扎实实地找到乡村儿童教育的痛点,真正去解决问题。
他们在调研时发现,乡村的儿童阅读情况远远比城市要复杂。首先,乡村中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很多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并不具备指导和陪伴孩子阅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由于乡村的教育和经济水平都不如城市,儿童阅读读物的数量有限,童书的资源非常紧缺。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看上去城市儿童教育的条件好于农村,但在基金会与哈佛教育研究院团队合作研究时却发现,城市儿童阅读情况并不乐观。比如深圳,虽然每年有读书月的活动,又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但深圳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却非常有限,反倒是每天看平板和电视的时间平均高达1.62小时,远远长于教育研究者建议的半小时。并且,城市中同样存在陪伴阅读和科学阅读缺失的情况,比如城市家长愿意投入更多的钱为孩子购买图书,但是却很少花时间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
基于城乡同样不容乐观的儿童阅读现状,爱阅公益基金会决定在深圳发起阅芽计划,通过爱阅公益微信公众号和阅芽计划APP,为家庭和父母提供专业的线上儿童阅读指导,教家长们科学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童书,与孩子进行对话式阅读,科学地陪伴他们一同阅读与成长。
设置国际奖项,用爱阅人物连接中国与世界
在国际公益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李哲和专注儿童教育公益领域的一些同学一起,尝试用国际视野去分析问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公益理念及工具。他们发现国际上有很多公益组织和机构已经专注在儿童早期阅读领域运营很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爱阅公益基金会还和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共同设置了一个国际奖项,“IBBY-iRead爱阅人物奖”。2018年9月1日在希腊IBBY世界大会上,爱阅公益基金会与IBBY正式签订协议,资助设立“IBBY-iRead 爱阅人物奖”,该奖项两年一届,通过公开、公平的评选,授予全球范围内促进儿童阅读领域推广和发展的个人。每名获奖者将获得证书一份,专属奖杯一座,以及奖金20万人民币。除此之外,奖项还将为每位获奖人指定的非营利性的儿童阅读推广项目捐赠15万人民币用以支持项目发展。
李哲介绍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把图书和儿童联系在一起,通过儿童图书促进国际交流,使世界各地的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到高水准的图书,尤其鼓励支持发展中国家对高品质童书的出版和发行。
爱阅公益基金会的建立也是希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因此这两个机构在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基金会在推动和设立儿童阅读推广人物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的时候,基于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希望去鼓励这种公益慈善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希望持续地去激发和影响社会、组织和个人,提高政府对于儿童阅读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李哲还说,这次合作还有基金会的一点“私心”,我们希望通过把这些国际上的优秀公益项目介绍到中国,与中国做阅读推广的组织和个人共同探讨、学习国际上有关儿童阅读推广的经验和成果,让国内的这一部分空缺能够尽快弥补起来。
当被问及基金会整体运营中遇到的困难时,李哲认为,价值的传递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基金会的价值观里有几个关键词:专业、探索、乐趣、成长,所有的项目设计和执行都围绕这些价值准则来进行的。但如果想让我们每一个利益相关方都去深刻理解每一个项目背后的价值理念,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在知识飞速变化的时代里,不断保持在儿童阅读领域的专业度,保持探索的精神和初心,也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另外,李哲还提到,在项目运营中,如何不被结果导向的思维所束缚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公益项目可能更在意最后的结果,而不是效果。在实际运营中,要求运营者更多的去关注一个动态的变化,并在这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与机构的使命和项目目标保持一致。所以在定目标的同时,运营者需要随时了解风险和变化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且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做的这些事情有哪些效果,这些效果是否真的在回应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