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 2018
62
2018年11月6 - 8日,由中国国际商会联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举办中国(北京)新世代厕所博览会。本届博览会致力于推动厕所系统研发和创新成果的普及应用和商业化发展。
厕所革命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也备受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2015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认为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要求全国推进“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国家旅游局、住建部率先响应“厕所革命”。 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下发《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整体目标“三年内全国新建、扩建旅游厕所5.7万座,其中新建3.3万座,改扩建2.4万座”,要求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将厕所革命纳入“十三五规划”工作中,五年内计划新建、改建厕所10万座。2018年,国家旅游局制定新“三年计划”,提出2018年旅游系统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4万座,并在接下来三年加大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协助住建部、交通部、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对全国主管范围内的厕所制定工作目标,建管并抓。
三年来,“厕所革命”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2017年底,全国旅游景区已新建、改扩建厕所6.8万座,超额完成5.7万座的既定目标。城市公厕“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控制,农村地区旱厕改造成绩突出,其中,海南海口市农村旱厕改造率达到99%,深圳、浙江、山东等沿海省市的农村旱厕改造通过率达到83%,人民如厕的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在“厕所革命”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新三年计划”的开展实施,在应对特殊情况的厕所改造方面遇到技术难关,以及厕所管理、服务与文化“软件”上的“短板”问题日益突出。
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及产业转化
2018年,全国重要旅游景点和交通密集枢纽点已经出现应用AI语音、人脸识别、感光声控、气体监测等各类智能系统,为厕所提供厕所导航、厕纸提供、清洁提醒、人流疏导等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主要解决了厕所服务、清洁方面的工作,以城市公厕服务为主。
厕所入口处一目了然当前厕所各厕间占用情况及环境状况
然而,在当前“厕所革命”建管工作持续推进中,我国广阔的地域,多样性的气候、环境及相当一部分农村边远地区水管网建设落后等问题对实施厕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提出新挑战。
比如高寒地区如何防冻,缺水地区如何做到粪便干湿分离,管网落后地区如何分流厕所污水?粪便无害化及资源化技术如何进入?如何引进智能技术提升管理,提高服务效率?这些问题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需求。
在厕所技术攻克方面,近些年,公益组织和企业都有行动和阶段成果。以比尔·盖茨为例,除了创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比尔·盖茨先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运营Global Good公司。这家公司集中了200多位顶尖的科学家来讨论用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其中一项技术就是研究美观、无异味的新型厕所——可以去除人类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并重新利用其中的有效资源;无需外接水源、电源以及排水管道系统;每人每天使用它的综合成本少于5美分。
比尔·盖茨号召发明家们寻找一种卫生间和小型处理设施,能够杀灭病原体,自我运转,足够便宜,并且易于使用
企业方面,中国厨卫科技领先品牌九牧不仅研发出自主产权的电解除菌水洗技术、双涡轮增压冲水动力技术、丝滑釉技术等实用型技术,还根据东部沿海易腐、南部潮湿、北部干燥、西北缺水等不同区域厕所需求,创新性研发防腐、除菌、除垢、节水等针对性技术解决方案。2018年2月4日,九牧“厕所革命·干净中国”公益活动发布会,会上九牧宣布,计划建十万个干净厕所,成立厕所革命公益基金,以实际行动推动服务厕所革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总体而言,在应对农村和特殊环境的厕所改造技术方面,我们还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各类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出广泛需求,对慈善家、社会投资、企业及个体也提出了各类介入需求。
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关键
“厕所文化”是厕所革命中,最具挑战也是最为重点的“软实力”。以日本为例,每年11月10日是“厕所日”,日本厕所协会会举办厕所相关的创新和评选活动,从小学生、肠道健康医生、动漫绘画家等社会各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开展厕所方面的活动。日本人还供奉“厕神”,家庭主妇会把厕所打扫干净,祈祷家人健康,企业老板和员工都会参与厕所清洁,一方面祈祷企业财源滚滚,另一方也是考验新入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也让使用者在如厕时也会产生敬畏之心,使用和爱护好厕所。甚至日本人将清理厕所纳入政治学的范畴。“日本用了30年,以每个人的意识来支撑的这个工作。”日本厕所协会副会长、贡多拉设计事务所负责人小林纯子这样评价日本的厕所文化和理念的建设。今年,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厕所文化研究中心发起的厕所创新管理赋能系列课程,邀请中日两国厕所设计与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带领学员学习和讨论厕所设计和教育如何结合,助力中国的厕所文化培育。小林纯子对中国厕所革命充满期待,她评价“日本用了30多年将本国厕所变得干净舒适。当前中国集中开展厕所革命,可能只用更短的时间,就能改善整个社会的厕所环境。”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厕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日厕所设计与教育课程
据厕所文化研究中心常态化观察发现,随着厕所革命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始重视厕所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培育,在海口、深圳等地举办文明如厕市民宣传倡导相关主题活动,山东、河南、江苏、广西、四川等地也不定期举办过文明如厕志愿服务活动。杭州西湖边厕所还建起16.6平方米的微型厕所文化展示馆。这些活动表明厕所管理部门在落实厕所改扩建工作和抓厕所服务和管理方面外,开始重视如厕理念方面的提升工作。理念提升需要政府引导,组织和协调各界社会力量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的厕所文化和理念。
规范厕所服务标准,建立职业荣誉感
从西安市质监局2018年10月18日发布的国内领先的《西安公共厕所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来看,管理者的职业规范受到重视。标准中明确公厕管理上应该“所长制”管理模式管理各类公共厕所;应为保洁人员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胸卡;保洁员人数宜按10个厕所配备一名保洁员;示范级、一级公共厕所应实行男女分设保洁管理。同时,标准还对公共厕所的保洁、应急管理、标识标牌、监督和评价等做了细致的要求。
厕所革命不仅仅需要科技、产品的创新,更需要管理的创新。厕所管理包括厕所设备维修维护、常规和特定清洁打扫、提供厕纸和洗手用品、甚至儿童老年人残障人特殊需求服务等。城市公共厕所普遍存在“按时保洁”而非“按需保洁”的管理弊端,部分城市引入清洁登记表格,督查登记表格,用户意见簿等管理工作,但在操作流程和规范,清洁工具,清洁消毒用品分类和更换还缺乏标准化和培训,根据研究人员走访,部分地区在清洁登记和督查登记方面存在缺漏和虚假瞒报情况,流于形式。
公园入口处设立服务监管及反馈机制
提高厕所服务,需要建立厕所服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及培养匠人技能。基层环卫工人、保洁人员和管网维护人员,除了极少数人是享有政府事业编制、有较好福利保障外,多数是低收入、低保障、低学历、低劳动力的“四低”人员,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成就感。这需要地政府加强社保联动,提高厕所服务人员的生活保障,减少岗位流动性,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培养稳定的匠人职业群体。另外,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开展各类服务评价和弘扬厕所工人活动,建立职业荣誉感。
厕所革命不仅是建设厕所,还是养护和管理好厕所,更是使用好厕所。硬件建设与管理、维护及厕所文化的培育等“软件”配套实施,才能巩固厕所革命的成果。使之成为多领域全社会的厕所革命。厕所革命的全面推进,建设者、管理者、创变者缺一不可。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厕所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