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EMP国际公益管理十八期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18个城市的52名同学加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其中企业及跨界同学占比较高,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关注领域排名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企业对商业可持续的关切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
在未来两年,EMP十八期的同学将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接受系统化的公益知识和公益行动的训练,并带着对于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带着公益梦想,去迎接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EMP国际公益管理十八期开学典礼合影

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志存高远EMP十八期开学,恰逢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公益慈善领域,公益慈善的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便捷了公益参与途径,提升了公益效能,为公益的创新创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作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学生,你们要深刻学习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把它作为实践和创新的基本原则,与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公众一道,抓住机会,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在典礼致辞时对新同学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志存高远,担负使命。认清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看到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要立足公益学院的学习,放眼全球,志存高远,我们才能有使命完成我们的任务。
第二,创新求变,大胆探索。人类面临的影响大多数人幸福的问题,都是我们公益慈善要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创新精神。在公益实践中,将商业与公益相结合,用商业的模式拓展公益的边界,将科技与公益相结合,让新技术为自己的项目和组织赋能。
第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习期间,同学们可以一起去探索,共同做公益,共同创造案例,这是很重要的实践学习过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致辞
作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新同学,时代的发展为新的学习征程提出新的课题,需要同学们加强对形势和政策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行动力,积极参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并且创新参与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联系,与多方合作,积极参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参与创造扎扎实实的民生福祉。

在社会创新的大本营做个创变者
全球发展已到“决定性时刻”。无论来自公益组织还是商业机构,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与责任,要做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倡导者和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者。
“公益学习为我们提供的正是使命驱动的、为人类福祉提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窗口。”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从事教学近7年,秉承学院“理论引导、实践引领、行动至上”的教学主张,深耕公益教育。她认为,当代公益学习是一场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奋斗之旅;是一场寻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的探索之旅;是一场直面时代挑战的社会创新之旅。“公益教育破除了传统学科界限与壁垒、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融入多种创新方法与手段,是一场深度的、创新的、持续性的学习与成长过程。”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
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EMP八期、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增娟还记得初入公益时,冲动、感性,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以为自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去帮助很多很多的人。但慢慢地,她知道了做公益不能光凭热情,而是要有科学性和专业性,既要懂法律法规,也要懂公益伦理;既要做好项目管理,也要学会品牌传播和筹款……“我是在学院找到答案的。老师们不仅答疑解惑,还坚定了我做公益的信念,给了我很多力量。”

EMP八期、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增娟
因为公益的选择,EMP五期、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源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管理合伙人张帆认为,是公益打开了他人生的另外一面。“我做公益是带着困惑的,尤其是最初的、传统的、朴素的慈善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公益组织的持续发展时,我有幸踏入公益学院,在这里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才真正理解怎样把公益做得更好。做好公益,我觉得是对我们个体生命、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特别正确的方向。”

EMP五期、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源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管理合伙人张帆
典礼上,EMP十八期新生, 西藏阜康天使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张洪引起大家的注意。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登山珠穆朗玛峰的盲人登山家,张洪认为自己更大的收获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给予的无私关爱和信任。“我们如此短暂的一生不仅要活着、活好,更要活得精彩,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可是在公益这个领域,我是一个真正的小白,但学院为我提供了相应的奖学金使我有机会来这里学习,我一定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将我的每一份努力奉献给这个社会,因为我永远相信,只要心中有光明,这个社会便不会黑暗。”

EMP十八期, 西藏阜康天使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上珠峰的盲人登山家张洪
EMP十八期新生,来自深圳市多能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钱琳,带着三分幽默和公益人特有的阳光说:“近年来我和身边的伙伴都感受到公益越来越难做,这说明公益在迅速的发展才会碰到问题,这也意味着我们这些公益人要提升,我非常期待在公益路上,我们一起踏上新起点,不忘初心,以公益为志业,敬畏勇敢的行至山海。

EMP十八期,深圳市多能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钱琳
“我刚刚参加了2023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亚洲年会(2023 EFMD Global Asia Annual Conference),该机构是管理发展学界最大的国际组织,著名的管理教育质量认证体系EQUIS即由其创办。在本次年会上释放出的信号显示,商学院未来关注的领域将聚焦在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社会企业三个方向。这对公益学院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严骏在寄语新同学时表示,学院希望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最佳实践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感受到公益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同学们开展公益创新创业实践。并且逐渐将学院的课堂向全国乃至世界移动。“我们不仅是交流学习,更要把中国的公益元素带到世界上,把中国故事讲好。”
此外,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还重点打造了校友与合作发展平台——深益家,学院鼓励校友以“深思、深耕、深爱”的知行合益精神,推动建设“深益家+校友合作品牌”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严骏寄语新同学
“作为社会创新的大本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像一个 School + Academy + Fellowship——社会创新综合体。”袁瑞军教授这样形容道,在这里,同学们学到“学校式”的足够多的行业发展理论和优秀实践,参与到“研究院式”的众多创新理念与行动研究,还会结识大量背景丰富、活力满满的“小伙伴”,让创新之旅不孤单、 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