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 2023
1069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GPL全球善财学者欧洲课程于6月23日至30日在匈牙利和德国等地成功开展。来自学院GPL全球善财学者计划、GSE全球社会企业家学者和GFD全球金博学者的同学及校友们积极参与,深入参访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大众汽车透明工厂、贝塔斯曼基金会和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等知名机构,并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展开前沿科技探索和知识启迪。通过此次海外课程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为机构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政治处经商处代表及匈牙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与善财学者合影
01 开启欧洲课程
6月23日下午,GPL全球善财学者欧洲课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正式开课。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代办杨超委托经济商务处一等秘书吴丹和政治处主任刘振华代表使馆对GPL全球善财学者欧洲首发访学团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以及亲切问候。
吴丹代表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表示,中国和匈牙利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相关开放战略使得领域合作更加顺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相信中匈两国的密切合作将会迎来新的契机。“此次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严骏院长带领的访学团将与匈牙利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积极面对面交流,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匈友谊,为两国合作注入新动能。”
匈牙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Dr. László GYÖRGY在分享中称,匈牙利与中国于1949年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也是继德国之后中国企业投资最大的欧洲国家,感谢一带一路。
Dr. László GYÖRGY:匈牙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02 感受历久弥新的责任文化
欧洲企业和基金会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闻名。此次课程同学们先后参访了贝塔斯曼基金会和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深刻感受欧洲基金会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了解其推动社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贝塔斯曼基金会创建于1977年,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基金会之一,在塑造欧洲经济,加强欧洲团结,协助德国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均做出巨大的贡献。贝塔斯曼基金会柏林办公室负责人Stephan VOPEL先生表示,“世界就是办公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世界社会问题上。贝塔斯曼就是在搭建公益与企业发展的桥梁。”参访期间,基金会向同学们展示了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拓宽了同学们对企业追寻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起源于创始人罗伯特·博世,他于1927年开展慈善事业,不仅是一位慈善家,也是一位负责任的企业家。除最早引入8小时工作制,博世集团也是最早推行高薪的企业之一。1964年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成立,并成为博世集团的所有者。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交流部高级副总裁Kerstin Lohse-Friedrich女士表示,基金会拥有博世集团94%股份,和企业分权管理,保证基金会与企业相互不受彼此影响。这在当时是业内非常独特的运营模式,现在已经被广泛复制。为此,博世学院负责人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家族财富积累、传承模式及所涉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详尽解答。
Kerstin Lohse-Friedrich: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交流部高级副总裁
03 探索前沿科技引领创新发展
欧洲,尤其是德国,作为全球技术和创新领导者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创新生态环境。德国人秉持着他们一直以来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致力于推动技术和制造业的升级迭代,为全球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实地探索德国的前沿科技,访学团师生前往素有“德国硅谷”之称的德国萨克森自由州首府德累斯顿开展课程学习。
在德国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技术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几位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带领同学们深度了解德国新型材料和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在“数字内存计算加速器——突破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主题课堂上, Dr. Thomas Kämpfe从算法、内存计算架构、存储器设计和超维计算四个维度深度剖析了铁电场效应下的内存计算人工智能加速器原理。新兴大型神经网络是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计算需求。该课程深入探讨了采用内存中计算宏的数字加速器的优势,同时展示了在GlobalFoundries的28纳米技术中首次实现的基于FeFET的存储器横梁,以及此项技术的创新应用场景。
Dr. Thomas Kämpfe :弗劳恩霍夫IPMS研究所CMOS集成射频和人工智能小组经理,纳米电子技术中心副部门经理
Dr. Jörg Opitz则带领同学们了解了处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和材料分析交叉领域的生物纳米技术。这种跨学科的技术创新,在医疗诊断、药物治疗、再生医学、能源和环境等领域都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场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Dr. Jörg Opitz不仅专注生物纳米技术的研究,还致力于将基础研究的结果更快地转化为可销售的解决方案,为生物纳米技术开发商和制造商创新商业价值。
Dr.Ali Shaygan Nia的新型二维材料的可扩展性及其应用场景又将同学们引入材料的世界。二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下一代电子和能源设备以及复合材料、泡沫和涂层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Dr. Ali Shaygan Nia介绍,同学们了解到石墨烯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具有高纯度和特定功能的二维材料的大规模生产是推进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关键。
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Prof. Gianaurelio Cuniberti带领同学们进入嗅觉实现数字化转换的世界。他在课程中介绍了基于纳米传感器的电子嗅觉系统的气味识别和鉴定性能。通过模拟人类大脑对气味的微观识别,模拟“生物鼻“技术。尽管这项技术存在诸多挑战,但它仍然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领域,可以在食品行业进行食品品质检测、在医疗领域进行疾病诊断、在环境监测中进行气体污染检测等。
Prof. Gianaurelio Cuniberti: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04践行可持续发展是科技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课堂之外,同学们有幸走进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与大众汽车透明工厂。
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是德国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数十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该研究院以其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而闻名,致力于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创新解决方案,对于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解决社会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同学们参访的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与系统研究所(IKTS)是欧洲最大的陶瓷研究所,研究范围涵盖了储能、氢能、高频电子材料、水处理等前沿科技领域。研究所Martin Kunath先生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该所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成功的商业应用案例,带领他们发现更多潜在的市场机遇。
在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大众集团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过程,以及他们在工业4.0时代如何布局未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亲眼目睹整个ID.3系列电动车的组装过程后,同学们感受到智能制造带来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这样的制作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同时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大众透明工厂参访
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一直以来都以其创新力和技术实力而闻名。透明工厂是大众汽车的一个突破性项目,以可持续性、数字化和高效率为核心理念,重新定义传统制造模式。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透明工厂作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零排放之路”中重要的一环正在实践中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使命。透明工厂建筑本身为零噪音零光污染建筑,并在工厂外多处设置动物保护装置;工厂内电动车组装车间生产线降噪以保护工程师们的听力,减震自动纽带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对员工关节带来的伤害。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大家热烈探讨了数字化技术、新能源材料管理创新、可持续生产等话题,激发了同学们对智能制造解决社会问题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欧洲悠久的责任文化,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创新理念,使同学们获得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将成为机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独有优势提供灵感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