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典范行动 | “养育未来”欠发达地区婴幼儿早期发展
01.09 / 2021
473
项目摘要:“养育未来”项目是由12 位阿里巴巴女性合伙人发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当地政府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的。项目面向0-3岁儿童和家庭提供亲子互动育儿课程,支持家长提高养育意识、改善养育行为,增强家庭在育儿中的照料、保护和教育的角色,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项目由地方政府主导并监管,从当地招募人员,通过系列培训、实践与督导支持,培养其成为掌握专业技能的养育师。并借助创新数字运营管理平台,推动养育师与家庭共同合作以保障服务质量。
项目相关校友:舒敏,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EMP2014 春(二期)、ELP2018
关键词:儿童早期发展、终身学习、女性赋能
01
在中国4500万3岁以下的儿童中,近40%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三分之二的儿童至少在语言、社会情感或认知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发育迟缓。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缺乏早期刺激和学习、遭受忽视和长期排斥,导致发育迟缓、健康不良、辍学、未来生产力有限等。此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回应式抚育对早期大脑发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只有少数农村照养人参与互动式育儿,39% 的照养人存在抑郁、焦虑和压力倾向。
研究证明早期儿童干预是提高人力资本和打破贫困循环的最有效、最有成本效益的战略。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面向贫困儿童和家庭提供有效服务,因此实施和扩大干预是一个挑战。此外,由于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保护部门在提供服务时是分散的,暂无法提供将女性赋能、在地就业与儿童发展串联并行的解决方法。同时,在提高项目的可及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率方面,也缺乏管理、培训和实施上的技术创新。
02
介绍
1、项目使命:针对面临早期发展滞后风险的欠发达地区儿童,探索科学有效、可持续、能落地、宜推广的家庭养育支持解决方案,推动和支持国家及各级政府落实儿童早期发展政策。
2、项目目标:以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通过影响和改善照养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降低欠发达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滞后的风险。
3、项目现况:自2017 年底湖畔魔豆推动“养育未来”项目整县模式以来,在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的指导下,已经在陕西宁陕、清涧以及江西寻乌三个县域落地。
模式
项目在县域建立养育中心,中心运行6小时/天,6天/周,照养人和家庭来中心参加由养育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每个月至少参加3次一对一课程;在偏远的村庄,家庭接受家访。养育师和督导人员均在当地招聘,接受儿童发展相关的“实践学习”培训后上岗,每个养育师负责服务15-35名儿童。作为一个家庭参与项目,“养育未来”更像一所“家长学校”,支持照养人提升育儿技能和改善育儿行为,以促进儿童的依恋和健康发展,并加强家庭在儿童保育、保护和教育中的作用。
项目由县政府主导,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拥有预算和跨部门投入以及来自学术界的研究支持和湖畔魔豆的技术投入,确保了项目效率,同时培养了公众对基于实证研究的社会项目的信心和关注。
特质——属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赋能
1、当地人解决当地问题,避免公益项目空心化
县政府领导的跨部门领导小组与规划、人力资源和财政部门协调监督。领导小组设立管理中心,负责养育师和督导的招聘、职前和在职培训,并遵循标准操作手册落地运营管理。养育师和督导均在当地招聘,帮助农村女性就业与自我价值实现。
2、科技赋能,让公益更高效、更透明
传统的公益行业存在效率痛点,笼统地知道在“做好事”,不清楚做得如何。项目用数字运营管理平台对所有线下行为痕迹进行线上留存,让流程有序,使数据防虚报、防篡改。
03
一、在教育、劳动力发展、儿童发展成果和贫困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目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和创新培训来改变社会部门管理形式
对于儿童,项目改善了发展差距、阅读和数学成绩,辍学情况;对于农村女性,它培养了技术和领导力;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它正在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同时响应中国下一个十四五年规划中“优先终身学习”和2020 年消除贫困的目标,以及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的“所有儿童的高质量学习”
2020年7月25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与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更多贫困地区推动“养育未来”项目落地,着力探索适合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婴幼儿照护的服务模式
9月24日至25日,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在陕西举行农村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研讨会,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个西部省区人口家庭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主要邀请“养育未来”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介绍和经验分享,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幼有所育”的重要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地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
二、“数说”成效
自2017 年湖畔魔豆推动“养育未来”整县模式以来,已落地三个试点县,新建30 个养育中心、3个服务点,培训115名养育师和13名干事。
“养育未来”项目自2012 年启动至今,在多方伙伴的努力下,已有超过2.8万人从项目中受益,其中包括9565名儿童和18452名父母。10月13日,2020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项目奖正式揭晓,“养育未来”项目成功入选,成为中国唯一获奖的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
04
我国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巨大成效。2012 年到2018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 万人减少至1660 万人,累计减少8239 万人。当前,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推动机会平等并解决贫困问题,政府和社会逐步认识到投资于儿童生命早期的重要性。
近年来出台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和《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0-3 岁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儿童成长早期干预的基本方针。十九大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2019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卫生计生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就在提案中建议,应将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入户指导项目纳入“十四五”扶贫工作整体规划,同乡村振兴战略及后脱贫时代的各项政策有机衔接。真正促进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的水平,试点只是提供依据、方法和经验,最终还是需要推动政策的普惠投入,实现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规模化。
案例点评
最根本的不平等,是先天的出生地和后天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养育未来”项目让项目地的农村儿童有机会获得早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认识到投资于农村儿童生命早期的重要性。期待她们获得规模化发展。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副校长 杨子云
CGPI 五周年校友典范案例
以慈善和社会价值创造为基本价值观,以行动学习、知行合一为核心课程逻辑,构建终身学习和公益实践支持系统,推动生态完善和社会变革,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五周年之际,由学院发展与校友事务中心联合公益案例研究中心,甄选十个校友典范行动进行汇编点评,见微知著展现校友们杰出的使命感、行动力和社会贡献。
校友典范行动共设置五大类别:时代典范、创新典范、倡导典范、合作典范 和赋能典范, 以着重呈现校友在回应时代议题、探索社会创新、推动议题倡导、促进多元合作、支持公益生态建设的突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