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 2023
1827
在大数据应用领域从业多年的饶翔,近年愈发感到,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大智慧,智慧来自专业方法与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他也是公益基金会的负责人、社会价值创业的推动者,推崇专业公益并为社会创新鼓与呼。在近期深圳国际公益学院“GPL全球善财领袖计划”的一次活动上,《人民政协报》记者专访GPL校友饶翔,探讨了上述话题。
记者:我们常说鼓励社会创新,你经常提“社会价值创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业?本质是什么?在今天,社会价值创业的土壤是怎样的?
饶翔:社会价值企业将利润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为社会带来长期价值。它既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企业,也不是专门花钱的慈善机构,它位于商业和慈善的中间地带,将社会作为顾客,为顾客创造价值。它通过产品和服务获得合适的报酬,阳光透明。
记者:你觉得当前我国的社会价值企业的环境与土壤如何?
饶翔: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价值企业大发展的环境,“公益不能挣钱”的传统观念仍然制约着创新。我认为,社会价值创业相关理念应得到普及。
作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GPL全球善财领袖计划”的学生,我曾随学院的海外访学去英国考察,发现英国12%的人口都在从事社会服务相关工作。我去过英国的两个餐厅,一个餐厅是给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就业的社会价值企业。去的时候,给你的感觉不是说要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只是强调这个餐厅的特色。
另外一家餐厅是在伦敦市区的一座监狱里面,卖点就是大家去监狱里吃饭,真的要进监狱的,还要排长队。最重要的是他在伦敦餐饮版的大众点评的排名上,排“伦敦最应该去的餐馆”前5名。他不会强调你应该帮助监狱里的人,而是真的有一个外部企业在进行合作,里面的菜也很好吃。
全社会对社会价值创业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形成社会价值企业存在的土壤。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探索者。例如,广州有一家叫作“音书”的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力言语障碍群体的沟通现状,并打造听力言语障碍群体的服务平台。在创业过程中,这家企业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市场化运营,为客户和社会来创造价值。
如果这样的公司和运营模式能得到更多普及,我相信会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到社会价值创造中来。
2019年课程学习中,饶翔与曾任盖茨基金会CEO、现任斯坦福大学校董会主席Jeff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益慈善和社会价值创业相通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业之间的关系?你是阳光心汇心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将两者结合?
饶翔:阳光心汇心公益基金会目前的业务类型更多是公益慈善类,我们通过非公募的方式筹集善款做公益,近两年也与姚明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开展合作。我们帮助长征路上的小学提升教育质量,既捐赠一些诸如心汇心阅读馆这样的硬件,更重要的是提供给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培训服务软件,比如云课堂优质课程、光合夏令营等。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阳光、透明。这些业务,现阶段与社会价值创业关联不大,因为不存在盈利的地方。
我们也在思考,公益慈善与社会价值创业之间是有通道的。以我们基金会的业务为例,如果将其中的一些优质课程梳理好,它们可以成为优质产品,获得自愿付费等收入,商业模式是可行的。未来我们可能会一点点地探索可持续发展,帮助更多乡村小学的孩子。
记者:所以,公益慈善和社会价值创业之间是相通的,有可能从公益模式中产生出商业模式,两者创新思维也是共通的。
饶翔:是的。社会价值创业的社会认可度,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得更加透明和更有公信力。
社会价值企业和影响力投资未来可期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价值企业和影响力投资发展现状?
饶翔: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学习期间,我接触到不少创业者。其中有一家专门为盲人提供旅游服务的企业,令我很受启发。
这家企业安排志愿者一对一陪着盲人去海边和草原,虽然看不见海,但可以闻到海风的味道、感受草原的风光。企业服务的主要客户是盲人按摩师,他们有稳定收入,复购率很高。我觉得,这样的企业真的很有价值。
我们已经起步,有很好的势头了,既希望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又希望能得到包容。希望有很好的监管机制,让真正有价值的创业者能得到更多支持,不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总体来说,我认为,社会价值企业和影响力投资未来可期。
记者:在你看来,未来影响力投资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扩大其规模?
饶翔:假如有一家企业,它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利润,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社会价值,那么,人们买它的产品会更放心。最开始,会有少数人意识到这样的企业更可持续。接着,这样的理念在资本市场得到更多支持,公募私募更多地支持社会价值企业。最后,影响力投资的理念逐渐扩散到全社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影响力投资规模的扩大就是必然的。
社会共识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教育问题。假如全社会都接受终身教育,那么,就会有更多人接受和认同社会价值创业理念,参与影响力投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从量变走向质变。
2019年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课程学习中,饶翔在盖茨基金会GlobalGood学习留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应用大数据解决社会问题需依靠科学
记者:你从专业公益学习中得到的帮助是什么?
饶翔:有两方面。一是西蒙斯基金会给我们上的一堂课,分享了他们在大数据方面的许多创新,让我了解到原来大数据也可以做资本市场相关的工作,也可以助力社会价值创业。
其二是因为受公益教育的影响,我第一时间参加了南京、苏州等地政府防疫相关的疫情防控公益工作,通过实践,愈发感到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发挥影响力正能量上的重要性,以及全民提升科学素养、科学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实事求是精神的必要性。
记者:大数据如何应用到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哪些方向和要点要把握好?
饶翔:用大数据思考和决策,要懂得概率学、期望值以及基于概率的统计决策科学等,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包括专业层面、大众层面、技术层面、心理层面、文化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等,非常复杂。
我认为,人工智能是“破局”的关键。例如,“阿尔法狗”转行预测蛋白质结构,人工智能让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可能,长远来看,有可能会对健康事业有较大助力。
然而,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将专业公益的理念与知识播撒出去
记者:你对当前的公益专业教育有怎样的认知?
饶翔:我认为,公益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公益的门槛也很高,需要专业知识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印象深的一个案例是,盖茨基金会设计不需要电池的冰箱,成功将疫苗安全运送到非洲的偏远地区,惠及更多人。我认为,专业公益教育有很大的价值。
随着公益理念的传播和普及,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公益中,会形成长久的价值。我希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千余名校友如同“种子”,将专业公益的理念与知识播撒出去。
记者:当前在公益领域和社会创新领域,人才较为缺乏,在你看来,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饶翔:一方面,需要更多专业公益教育提供方,这对于人才问题的解决是很重要的一种机制,就如我所在的“GPL全球善财领袖计划”,通过搭建遍布全球的终身学习网络,探索“商业向善与可持续发展”之道;另一方面,我建议政府也可以像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一样,给予影响力投资机构、社会价值企业、公益教育提供方更多政策支持和鼓励。